中国绿发会大气治理与低碳发展工作委员会于12月15日8:30-17:30在线召开“PM2.5&C02论坛--双碳背景下的大气治理政策、人才与创新技术”。建筑环境工程专家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院士受邀参加本次论坛,以《余热回收与减碳降污—进展与趋势》为主题作报告发言。
江亿院士在报告中指出,实现碳中和目标,须实现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零碳能源和低碳能源结构。热泵技术的新挑战第一是做高效,第二是高温和干燥,第三是绿色工质。低碳能源条件下燃料必然升值,余热将成为重要资源,热泵余热回收大有可为。整个社会减碳量的15%靠热泵。热泵在建筑领域大概能替代3.5亿吨,在集中供热大概能替代1~1.5亿吨,工业生产中能替代10亿吨。余热回收同时还能大幅降低烟气里的污染物,改善大气环境,实现碳污共治。
生活、生产对热量的需求,主要为北方城镇建筑的冬季供暖和轻工业生产。我国北方未来存在的余热资源主要有:北方沿海核电、北方调峰火电、北方冶金化工有色建材产生的余热、生产生活排放的低品位余热,全年余热90亿GJ,而冬季供热仅用了一小半。
因此,大规模跨季节蓄热就变得特别重要,世界各国都在努力,在欧洲近十年来都在大力研究开发,我国也在利用多种技术进行中。我国北方城镇如春夏秋冬采集并储存25亿GJ余热,可完全满足冬季供暖热源需求。
未来的城市区域供热系统,是否能实现我们“零碳热源”的畅想?我国北方已经在陆续建成区域热网,以及关键技术的提升和应用等,为畅想转变为现实提供了基础。